越早越糟糕? (translated by Julius)
- Ondy Ho
- Sep 17, 2019
- 5 min read
Updated: Nov 23, 2019
在過去我們經常聽到關於學習英語/語言應該"越早學習越好"。一如往常,基於下列的理由我反對這項說法:
1.混淆母語以及學習目的
2.文化上的認知
3.教育體制上的漏洞

現在的小孩,或者說這十年內的學生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學習第二外語。在這樣的情況下,大部分的孩子被強迫/鼓吹要按照這樣的教育去學習,甚至還沒升小一就開始接觸英文。反觀我自己,當我第一次接觸英文的時候,說出來可能會令你驚訝,都已經13歲。當時我第一次寫ABC(有印象以來...)。沒錯,我很快地發現我真正的潛力並著手邁向成為英文老師這條路。
坦白說,除了英文之外其他的東西我都忘得差不多了,如果時間能重來,我仍會選擇走這條路... 不過事實上,也沒辦法重來! 如果我這麼喜歡英文,為什麼會說早點學英文不是一件好事呢?就拿自己的例子來看(說的浮誇一點),我的中文程度簡直就是一個笑話!對,這已經不是新鮮事,我的母語是中文但我卻不擅長用中文。許多年來我勤奮地學習英文卻沒發現中文能力持續在退步。到底是什麼原因使我即便我聽得懂意思,卻沒辦法持續一段時間用中文溝通。當我16歲的時候。令人驚訝的是,大概過了一兩個月我就跟"母語"不太熟了。
這種事情確實發生了。幸好我重新獲得我的語言,因為一位焦慮又氣憤的媽媽,我的母親。自從那個時候開始,我的中文程度就滯留在小學程度。

太早學習另一種語言的問題是「人們」容易過度重視學習英文,把它視為比起母語還來的重要。當然,這裡所說的「人們」,有些是我們為此過度恐慌的華人父母,他們送我們去雙語或全美語的機構就讀。雖然我的父母不是,不過我工作上所遇到的家庭就是這樣。我並不是要讓孩子們學習遲緩而是根據個人經驗,太早發展會使得他們對於學習感到麻木。
缺乏動機對於學習任何事物都是最糟糕的情況。因過多的課程而削弱孩子的耐性使他們感到無趣。不是每個小孩都有語言天份而且負面的影響還不只這些 。比起花時間塞入更多英語練習,還不如用在對的科目上讓孩子更好,不是嗎?
除此之外,這樣過早學習的衝動是被惡名昭彰的「補習班」所強化的觀念。每一年就只有這麼多位學生。想要獲得更多的商業利益,顯而易見地他們為了達成目的排除學習上原有的年齡限制。補教業者引入越早準備越好的觀念;學校老師向補習班老師致謝因為這樣學校老師的工作輕鬆不少;家長無所適從只好接受他們的推銷與勒索最終受到洗腦。什麼才是挽救教育的方法?也許沒有。只能等時間改變一切,但是我會繼續奮鬥下去,直到那一天來臨。

「 英文是一個會讓你獲得工作、讓你去旅行、結交超酷的朋友的語言」,也許你也認識這麼想的人,覺得中文沒那麼重要或是「我們比較弱」?他們可能會有圖中這種對話(笑)。
台灣以及住在台灣的人民,也像某些國家一樣,在語言和文化當中掙扎,然而,這確實是世界上特別困難的處境嗎?我們都知道有兩個韓國的存在,美國和英國的國際關係,俄羅斯與烏克蘭...等等。雖然中國與台灣面臨類似的問題,這裡永遠都存在關於國家認同感上的議題。英國人說英語;美國人也是一樣,可是我們不會有過多的想法。中國人說中文;台灣人說......中文但是不太一樣?這似乎有一點偏離我們要談論的主題,但因為我們對於自己的語言缺乏認同感,拿英文來做對比確有必要之處, 除非我們擁有如同韓國與其他國家的國民意識,否則把外語視為比本國語言還要重要是危險的觀念。儘管愛國人士越來越多,反對本土文化教育的人也是層出不窮,認為學習英文以外的語言是在浪費時間,或者覺得那些科目對未來及工作是沒有幫助的。我們要如何在一個不知道自己是誰的情況下跟世界接軌呢?
如果我說冒牌的老師充斥在你我生活周遭是否令你感到震驚?根據上述,我們知道有一些瘋狂的方式來學習英文,例如公立學校的教學計劃,補習班,高級學院,私人家教...等等,我們都對他們非常了解,是嗎?不,大部分的人只曉得他們公佈的消息罷了,以下我分享自己唯一花錢補英文的經驗,而且是一間知名連鎖補習班!雖然我不喜歡這個產業,但這是真實分享。
大概在十年前,那時的態度就跟現在差不多,我付了一大筆學費秘密進入了這間在台灣及海外有12間分校且具有相當規模的語言學校,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去挖掘。
本文當然不是要洗臉每位老師,因為大家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話是如此,語言教學這個領域真的嚴重的需要升級品質管控... 這當然也跟我們崇拜外國文化有關,「如果你是一位外國人,就能當一位老師」這種想法現在居然還存在,這次就先不討論「哪種外國人才是對的外國人」了,那又牽扯到種族議題。

當我付費上完100堂課以後,我試著吸收所有能夠接受的事物並找出值得學習的地方。他們的確能訓練考試技巧。我肯定他們在這一方面的教學。
這些以考試分數當作學習目的老師也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不過別期待他們語言會有多流利或者有實務經驗。測驗本來就不是為了真實世界的應用。你可以在多益考試獲得990滿分,但用外語點個餐還是需要人幫忙。
愛講話的我,當然對口說課最有興趣,但參與那些課程使我同時感到驕傲也對教育感到失望。他們...爛得有剩...我永遠都不會忘記那位超假的女士和她如何愚弄每一位學生,她非常有自信地教他們錯誤的英文時態,那種騙術厲害到使你懷疑自己的認知(如同影片當中的老師)。慶幸的是,我知道自己教得比她好,我認為在這個體系對中找不到真正的教育。在那之後我仍持續試了幾年。最終這段經驗引領我走到現在。
我們被要求要做的的和公司能給的薪資(外師和中師不同)都太不透明而且少的可憐。為了確認他們這麼多年後有沒有改善,我上了人力網看看,結果當然是沒有... 對於中師,沒有應徵要求,也沒有學歷,認證,或是證照等要求;對於外師,以下是他們的說法:
1.ESL(English as the Second Language)教學與教學計畫
2.工作表單
3.參與學校課程規劃
4.評分學生的成績表現
5.外僑居留證
薪資比我兩年前最後一次看到的還要糟糕。現在薪資大概在3萬~4萬,而且中師起薪2萬8,多麼侮辱人。順帶一提,這是在臺北地區的薪資所得。重點在於接受這樣如此低廉的薪資所得或者沒有認證的教師以及薪水,透過這樣的師資教學,你期待會有什麼成效?我並不是要為了自己去呼籲要提高薪資水準, 因為總是有那些利用大家努力爭取而來的薪資卻明明爛得要命的假老師。如果你一點都不在乎(既然都看到文章的尾聲了。肯定是夠在乎吧),不要隨隨便便地找一個班級或者是學校,而是聚焦在教學的老師,因為一個好的老師不只能教你要的東西,還能告訴你需要什麼東西。一位好的老師是真誠的,在乎你要什麼,而且值得信任。如果你正在替小孩找一位適合的老師,從一個懂得愛孩子的老師開始找起。另一方面,如果你正在替自己找老師,瞭解他求學的背景。不要停留在只是問「一堂課多少」或者「你可以順便幫我免費寫一份免費的履歷嗎」。放下那些東西,你遲早會變得更好。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