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自學超讚

  • Writer: Ondy Ho
    Ondy Ho
  • May 7, 2019
  • 3 min read


自學,就是把家當學校嗎?


在過去幾週,我發現有人經常把"自學"跟"居家監禁"搞混。這當然是在開玩笑的,不過真的有不少人認為自學只局限於在自己家中受教育。在這個邏輯當中,假如你是一般體制學校的學生,不就意味你一回到家中就停止學習了嗎?


這裡有些關鍵字,給剛接觸這個想法的朋友們。

自學的好處是...

-個人化的學習

-透過科技使用無限制的教育資源

-近距離指導與觀察

-啟發興趣

-更廣大的社交空間

-心靈健康

-沒有霸凌


我們正在幫孩子準備面對未來還是過去?


這個問題越來越頻繁浮現在我心頭。讓我們設想一個問題,假如大部分的人(並非全部)都去接受一般的學校教育,一定或多或少對於某些科目感到無聊,而且被迫去學習其它科目、對於創意的表現也常常不被鼓勵,對於我們真正想學的東西從來學不夠。學校教育是一個大熔爐;它把(其實是強迫)所有事情都摻在一起,只有一個目標,為了要"符合期待",使得每一個人都符合他們的標準。


用標準化的測驗是一場不公平的競爭

爬得上樹的就可以上公立大學~~

我們學生時期都經歷過隨堂小考、期中&期末考、能力測驗、升學考試。這些考試的用意是來檢驗我們的學習狀況,但是長期以來它們卻被扭曲成輸家遊戲(零和遊戲)-沒有人是贏家。不論你做出多少努力,下了多少功夫,到頭來只有一人能拔得頭籌,其餘全盤皆輸。這樣怎麼會有學習的動力?要是真的有,那也是變得消極的動力。


你的救星在這rrrrrr

一般教育有的東西自學也有,甚至是更多。這不是叫大家都不去學校,反而是讓大家知道學校的限制,猶如一個透明圓蓋, 讓大家可以在得知完整的資訊以後做出選擇。舉例來說,作為一個自學學生仍然擁有管道去圖書館、藉由社交軟體成立的讀書會,還有更多來自不同學校的資源。家長們也能讓孩子"選擇性自學(幾天不進學校)"。「如同在天空這樣不受限」,你的孩子將獲得這世界上任何能夠可取得的資源,數不清的學習方法,老師,教材...等等。




你會自己教你的小孩嗎?


當然是會,理由很簡單而且充分 … 因為我有這個能力做這件事(Andy)。我本身就是一位老師,很支持替代教育的老師,變得非常喜歡自學教育。事實上,這很難想像。如果不用我的那一套方法來引領我的小孩,那麼還有什麼方式呢?身兼父職又自己教小孩,這樣聽起來好像會很壓迫小孩,假如你這樣想表示你還不太瞭解。讓我用這個例子來解釋:


自學是當我是一間學校的校長,根據他/她的需要以及發展(經由討論)精心挑選課程與老師。一般學校是找一位全部都要教的老師(小學),我們只能接受。前者是個人化的而後者是被強迫的。你會選擇買一樣商品還是被迫去買一樣商品?我可能不是完美的教育者但我能提供的,就是自己小孩能得到"最好的教育"。這是我的責任,不是聽天由命憑運氣。某種程度上,在我們幫小孩註冊學校的那一刻,我們放棄自己選擇的權利,放棄從受限的知識裡頭獲得自由。


除此之外,許多案例顯示一般學校教育都難免造成親子關係疏遠、無法維持,而親子情感是最重要的。我的小孩不必成為一個天才,只要我們互相是對方的朋友那樣就足夠了。


我們並沒有要再創另一個媽寶年代;我們正在修正這樣的歪風。現在的學校制度自從國小開始就已過時,在這樣的制度下它把越來越多的人訓練成無動力、過度依賴、甚至變笨。我們沒辦法也不需要改革/推翻現有的主流教育;大家真正需要的是擔起責任去教育好自己家的小孩。


在探討這個話題的時候,其實得到一個有趣的發現,我所深信的自學概念也在日常生活中的喜好或重大決定中顯現,像是選擇當背包客而不是團體旅遊、自由業而不當上班族、靠自己不靠政府...等。簡單的來說,這跟"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有關。下方有關於一個影片會對這兩個概念做點介紹,給大家參考一下。


Recent Posts

See All
The Bilingual Mentality

What's it like to live a bilingual life in a non-bilingual country? You may not think twice about it because it's not that special. ...

 
 
 

Comments


Free The Language

L​earn Beyond Study

Contact 

LINE: ondyohohho

Follow us on

  • facebook

©2018 by Free The Languag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