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雙語台灣 (之一) Translated by Julius
- Ondy Ho
- Jan 16, 2020
- 3 min read

早安,李博士
感謝您的回覆。看來您的記憶完全沒問題呢(信中提到)! 我的就不行了,我只記得當時要與您談話一直被插隊,但那不重要了,我就切入正題吧!
在得知政府計畫要推動雙語國家政策的時,我的臉上露出微笑,但如果沒有好好執行的話,這個政策就只會讓人笑笑而已。我的意思是說,這項政策確實是正確的方向,是政府該做的、政府想的到的,但這根本不夠。在此我正式提出為什麼「2030雙語台灣」的政策會失敗(但我的會成功)。
雖說教育部在網站上確實是說這是一個「藍圖」,所以也許我太過於批判,但對於非教育者來說,這項政策似乎有些模糊,太過於理論。這項政策實在讓我左右為難,從許多方面來看,我希望自己是錯的,因為這表示我們的教育還有很多希望,可是如果我是對的,政府的努力都會是徒勞無功,而且我...就只要認錯而已。

不論是現在或者未來,尚未解決的根本問題是:
1.錯誤的期待以及文化
2.更多教學/學習時數的矛盾
3.現職老師以及未來老師的能力與認證
錯誤的期待:因為大部分的年輕學生並非「金主」,而是區區家族期待的傀儡。這些「幕後金主」的教育觀就是「結果論」,並希望他們投資的金錢和時間能獲得應有的報酬。如果家長沒有看到他們想看到的表現與成績上的進步,他們會收回投資以用來停損。我們可以教導孩子們什麼是對的和錯的,可是孩子卻沒辦法跟父母講是非,說道理。
學校基本的英語學習時數至少是每週一小時/一堂課。但是不論時數提高到3還是5小時,這麼做或多或少學校「私立化」或通通變成貴族學校,導致這項政策變成「反教育」,因為每個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它不該是一項僅供有錢人家小孩所行使的特權。我們可以看到商人已經把歪腦筋動到「實驗教育」的領域,以新型的教育模式來吸引家長。過去補習班或利益導向的學校只需要把漂亮的榜單貼在牆上就能吸引家長前來詢問課程,可是現在他們開始主打「ESL教學系統」,而那基本上這跟過去的作法根本一樣,我們已經可以想像他們接下來怎麼打廣告了。這些商人早已濫用台灣及外籍老師了(來賺外快的除外),這項新的雙語政策將會讓他們巧立名目變本加厲去剝削教育。不幸的事實是,這些「金主」永遠都會買單。
另一項問題在於:不是老師不能教,而是他們不會講英文。為什麼我們的孩子或成人不會唸「apple」的正確讀音,或是「rain」,甚至是字母「n」?打從一開始,英文老師被訓練成只會教,卻不會用,而且很多老師擅長假裝他們有這項能力。我就曾經在現場盯著這些老師是怎麼當著學生的面矇騙他們!問題的本身在於「老師」怎麼看待教育這件事。教育是在傳遞知識還是啟發學生使用知識而學習?雖然講到這又激昂起來,不過目前來看這個政策並沒有提到教育理念這塊,我繼續回到教育訓練這部分。這項政策沒有提供訓練課程給現職及未來的教職人員,如果有,我可以很有自信的說,這些老師也不會答應要因應政策做出改變,而且校方也不能「動\」這些資格不足的教職員工,除非是滔天大錯,何況,多數時候他們也只是轉任至別所學校而已。無數的教師如今要面對這個「雙語化」的難關,但卻可以不過關也能教到退休,也有無數的未來教師急需技能型和心理型的訓練....。我們該怎麼做呢?
最後,在座談會聽完大家發表自己的想法與意見之後,我不禁開始思考一個問題:當政府推行「雙語」政策作為實驗教育的同時,是不是意味會導致教育資源分配不均,並且加劇這樣的現象產生。
接受政策並作出改革的學校有很大的機會接收政府撥款資助,這顯然會造就另一個為了搶補助的十年。它不會有太多的成效,除此之外時間也不斷地流逝。一次次的失敗,將使得下一次教改更難再站起來。

反觀那些不願意轉型的學校會變得不受歡迎。隨著時間流逝,本身就有錢的學校將變得更有錢,剩下的遠遠被拋在後頭,直到倒閉,接著的問題是:那些無法選擇的學生呢?
我很抱歉耽誤你這麼多時間,因為我一直在等待有一天能聯繫上像您這樣在政府機關工作的人。
敬啟
安迪
Comments